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玉
“身体学视域中的美学研究和诗学建构”学术研讨会参会全体代表。
2018年10月26~28日,“身体学视域中的美学研究和诗学建构”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
近年来,深圳的身体美学研究渐入佳境,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随着《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身体美学导论》《身体诗学》等书的出版,鹏城逐渐成为中国身体美学研究的重镇。为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意义,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和当代通俗文化研究所共同筹划了此次会议。据召集人王晓华教授介绍,本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和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属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系列活动之一。它聚集身体美学这个前沿议题,范围涉及神经美学、舞蹈美学、电影美学、传统美学、西方美学、休闲美学和诗学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的50多位学者,其中包括美学家高建平、张玉能、吴炫、潘知常、张晶、马正平、丰孝伦、黄鸣奋、史红、肖伟胜、王韬、胡志红和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等名家。
会议召开之前,国际著名美学家舒斯特曼寄来了贺词,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能有机会到深圳参与身体美学的跨国对话。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高度肯定了中国身体美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它必将扩展到诗学研究等相关领域。随后,他主持了王晓华教授新著《身体诗学》(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首发式。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高度肯定了中国身体美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在大会发言中,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著名美学家张玉能教授结合实践美学论述身体美学的意义,认为身体美学必将推动中国美学的进步。南京大学的潘知常教授则从生命美学的角度阐释了身体美学的价值,强调它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生命和审美。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张晶分析了当代美学发生身体转向的哲学缘起,梳理了身体重新出场的线索。贵州大学的封孝伦教授发现“身体美学的出现是美学研究在中国当代文化场域内必然出现的一个文化现象”,呼唤学者们继续勘探它所内蕴的内在可能性。四川师范大学的马正平教授高度赞扬了主体论身体美学概念,相信后者会引发美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朱锐结合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身体美学凸显的科学背景。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提交了论文《身体美学与电影艺术形象研究》,通过文本细读来弘扬身体美学的批判精神。
贵州大学教授封孝伦在发言,他说,“身体美学的出现是美学研究在中国当代文化场域内必然出现的一个文化现象”,呼唤学者们继续勘探它所内蕴的内在可能性。
首都师范大学史红教授发言。
除此之外,厦门大学的黄鸣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史红教授、西南大学的肖伟胜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的胡志红教授、吉林大学的王洪琛教授等则分别从电影、舞蹈、西方美学流派、中国美学史的角度揭示身体美学和身体诗学的多重维度,敞开了身体学理论的阐释力和丰富品格。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身体美学已经形成了四个鲜明的理论个性:其一,植根于唯物论语境中的彻底性;其二,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全面性和阐释力;其三,依靠传统重身思想的深厚性;其四,广纳西方理论的开放性。由于上述特征,它成为继实践美学、生命美学、生态美学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汉语美学流派。如果能充分实现其内在的可能性,中国美学很有可能会超越后殖民语境,以更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全球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