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华美学学会年会开幕词

高建平

各位代表:

感谢山东大学的安排,我们又在济南见面了。我每次参加世界美学大会,都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感觉。一些生活在世界各地,天涯海角,平时做着各自工作的人,会相约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见面,交流信息,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切磋学问,重温友谊,是美学大会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我们学会的年会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成都、在扬州、在武汉,又来到济南,在不同的地方相会。朋友们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了老朋友。国内的美学界也因此而联系在一起。有人说,新媒体出现以后,我们就可以跨越时空,就来到了后地理时代,但我认为,科技再发达,也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见面,不能取代我们坐在一道研讨和交流。一年一度的美学会,是中国美学研究者的节日。会上大家喜气洋洋,我们是来过节的。乡下人过节时去赶集,我们也是来赶集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回顾和反思热。在这个四十年里,中国的美学经历了热、冷,又再热的循环。文革是从文化始,也要以文化终。改革开放是从“美学热”开始的。形象思维的讨论早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文学艺术的春天催生了科学的春天。从斗争哲学到美的追求,曾是时代的呼声。90年代的美学萧条,与经济大潮有关,但国家的发达需要文化的力量,软实力常常要比硬实力更重要。从本世纪以来,美学呈现出复苏的迹象。2002年,我们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2006年在成都召开了国际美学协会执委会,更为重要的是,2010年,在北京召开了世界美学大会。中国美学家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国际美学界的关注。从国家层面,习总书记在2014年关于文艺的讲话中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最近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复信中,又提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这些倡导给美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中国古人做事,讲究“势”。现在,“势”既成,就要“乘势而上”,抓住历史的机遇,将我们所正在做的事做好,

当下美学的一个很好的局面,是大批新作出现,百花齐放,竞相争艳,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上世纪90年代,书店里没有美学书,从事美学研究的人被看成是过时的人物在那里自娱自乐。一见到外国人,就介绍80年代的“美学热”。想起那句诗,“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我们成了那种无所事事,回忆过去的好日子的闲人。这一时期终于过去了。现在的书店里,美学的书琳琅满目,还有更多的书可以通过网上书店买到。

但是,在美学兴盛之时,也要注意另一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既要从中国看世界,更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美学的领域,不存在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问题。不存在所谓的“失语”,不追求纯而又纯的中国性,也不要追求纯而又纯的西方性。从当下出发,用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进行各方面的探讨。

第二,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之时,要追求学理的深度,而非仅仅是能见度。

第三,倡导平等平和的学术探讨和争鸣,通过争鸣达到学术的繁荣。大家来自四面八方,聚在一道也是缘分,要“以文会友”,大兴争鸣之风,也大兴团结之风。

感谢山东大学的支持,给大家准备了印刷精美的会议论文集。让我们在会议也可以阅读。

我特别感谢山东大学的支持,购买了《外国美学》送给各位。这个集刊原来是汝信先生编辑,从1985年至2000年出了18辑。从2005年起,我受汝信先生的委托,开始接手编辑,至今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请各位多批评,多支持。我们翻译选登了不少美学经典。这一期中,我们推出了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新译本,在此后的几期中,还将连载。我们将上一次武汉会议请来的外国学者的讲演译成了中文。我们还将在明年推出夏尔·巴托的《归为同一原则的美的艺术》的翻译。当然,我们也将推出一些青年学者的新作。

这次的《中华美学通讯》也是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的帮助下印刷的,在此表示感谢。

这次大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我感到很放心。山东大学的文艺美学中心,是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重镇。最近一些年来,推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再加上曾老师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到山东大学来,总是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我相信,有曾繁仁老师的总决策,有谭好哲、程相占等几位教授的领导,有胡友峰等会务组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会议一定能办好。在此,我代表各位代表,向曾老师、谭老师,程老师和各位表示感谢。

中国的美学事业,是在座的我们这个群体的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华美学的伟大复兴。

 

微信图片_2018102219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