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协
2018年8月1日,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王杰教授为“骨四雅”(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学员,作了题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的专题讲座。
截图选自王杰教授课件
王杰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参与翻译的《美学意识形态》(英国当代学者特里·伊格尔顿著)等著作曾对中国学界产生过了重要影响。
王杰教授与当代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有广泛交流互动和共建,他为“骨四雅”的授课从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追问开始:“问世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否对21世纪的今日世界依旧具有说服力?”他的授课彰显了理论评论家的深厚学养、广阔视野、极富国际前瞻性又扎根于解决当下中国问题的关切。
王杰教授首先就“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问题谈了三个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30-70年代的研究热潮、20世纪80年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成功转型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改革思想低谷期、自2008年起至今尚未终结的席卷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之后,在席卷世界的新矛盾新危机面前,马克思主义目前重新经历着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复兴和研究热潮。
二、马克思主义庞大的科学体系中应该包括未被充分论述的美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先哲均是具有深厚文艺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对于现实社会和未来走向的关注重心,使他们对有关文艺美学的著述和阐释总是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密切关联,这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性之一。
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进步除经济和社会领域之外,在文艺和文化领域同样向世界展现了令人称奇的文明成果。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者都高度关注中国,中国学者有责任将中国文艺和文化发展成果理论化,作出及时、有效和准确的研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牢牢掌握向世界阐释中国当代文艺和文化特性的能力和权利。
现场
立足以上三方面的阐述基石,王杰教授进一步展开讲述了“将阐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阐释中国”等当代性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问题、当代文艺思潮的基本特性等几大板块内容。王杰教授的授课旁征博引,信息量庞大,学理基础厚实严密,提供了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也通过特里·伊格尔顿、托尼·本尼特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美学观点回应和阐释中国文艺问题。概而言之,王杰教授主要向学员们讲授了三方面具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思路观点。
◈首先,针对当代美学的中国语境问题,王杰教授提出,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艺术的审美现代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情感结构和表达逻辑:即一种带有双内核驱动的动态双螺旋结构。这两个驱动内核分别是“红色乌托邦”和“乡愁乌托邦”,二者所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形成了动力强大、富有张力的情感空间,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凝聚人民大众的精神依托和思想资源。据“十八大”召开以来的新时代发展阶段和要求,文艺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历史的、人民的、美学的、艺术的”文艺观,启发文艺批评者和文艺创作者一起唤醒和参与人民大众的文化解放,跨越卡夫丁峡谷,使中国民众既能获取和享受社会转型发展的红利成果,又能减弱和避免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负面影响。
◈其二,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时代转折点上,马克思主义美学启发我们可从审美艺术出发形成人民大众的情感结构共同体。文艺可以陶冶情操的方式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认知结果。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正在成为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王杰教授以鲁迅的杂文《野草》、冼星海的歌曲《黄河大合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例,说明审美艺术具备在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实践经验和思想传统。正是文艺作品在民族受众中所成功建构起的一种可被感知、理解、相互传递和共同建设的情感结构,使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虽经历艰苦卓绝的过程,但通过文艺所召唤和形成的情感结构共同体,形成中华民族精神上健康自由愉悦的新国民人格。
罗中立《父亲》油画
◈其三,新时代呼唤又先锋、又大众、又民族的伟大作品。马克思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思想体系相一致,其本质目标是通过文化建设致力创造于一个更加美好合理的未来社会。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认为,在过去的文化、主流的文化和未来的文化三种共时态文化构成中,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那种代表着未来的文化理想、代表着未来的艺术结构,才能表征出人类更美好合理的方式和理想。文艺作品和文艺批评作为理想乌托邦的承载形式,它可以把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转化为可传播和交流的情感结构和艺术形式,以达到召唤社会主体主动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效用。当代文艺思潮新动态中,文学依旧是文艺中心基础上出现的普遍“视觉转向”、新媒体的运用以及审美意义的语境化、具体化等新特性正成为当代艺术的关键。新时代审美理想的塑成、情感结构的构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繁荣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又先锋、又大众、又民族的伟大作品才能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担当重任。
现场提问环节
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王杰教授在《中国美术报》发表的文章《艺术和审美改变世界》(点击蓝字直接查看)中说:我们在苦难中仍然充满希望,艺术和审美活动因为人们心中的火焰而改变着世界。这也是王杰教授本次授课的核心观点。正如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改造世界,与此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思想,也在于呼唤和肯定实践型文艺家和知识者通过文化实践真正参与和唤醒人类的文化解放,以达到人类自身和人类未来趋于合理美好的初心和本源。
1869年,第一只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雅安成为大熊猫的发现地,被昵称为大熊猫的“快乐老家”。摄影:思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