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艺美学前沿问题

王岳川

 

文艺美学作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分支学科而出现。当代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建是中国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对中国文艺学和美学理论体系跨学科建设的一种学术尝试,同时也是对当代审美现象加以新阐释的精神表征方式。在新世纪,对这一审美精神表征方式给予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艺美学既具有跨学科特性,又具有尚待完善的学科特性。近此年来,在学科的交叉性质、知识谱系定位、基本概念范畴、研究方法论、未来发展前景等方而出现了诸多论述,引发了学科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研究现状存在三方面问题:

其一,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审美文化和大众化文艺问题很难介入,没有现实针对性,针对新的文艺现象和思潮缺少系统研究和阐释,当代文学批评提不出新的角度和新的价值层面的问题。

其二,面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等文艺美学思潮研究严重滞后,无法面对新的学术问题和新的思想挑战;

其三,对文艺美学学科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中介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重视不够,缺少中西文艺美学融合的理论视野。

因此,只有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学术史梳理才可以正确地分析和把握文艺美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终点,并在当代美学发展的前沿,吸收相关学科和新兴科技研究新成果,在价值论上将艺术审美同人的审美生成联系起来。

就学科定而言,文艺美学研究以审美体验、艺大感兴为审美中介,最终在本体论上将艺术审美本体同人的审美生成联系起来,解答中西文艺话语权力运作中的精神失衡问题,使其具有坚实的人文精神价值地基。文艺美学的学术定位并不是缺乏理论体系,而是缺乏运用文艺美学这一学术视角来透视和剖析当代中国文艺现状,以推进中国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与思想发展。

当代中国的文艺美学的拓展,已经具有了新学科价值推进和知识增民的意义:

其一,注重学科交叉性质的“第三种意义”,使文艺美学从形而上学的文艺学美学研究,进入“形而中”的门类艺术审美规律和特点的研究,进而将单一的文艺学和美学研究推进到文艺学和美学的交义学科领域;

其二,深化文艺审美的本质研究,阐发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艺术家、艺术品和欣赏者之间的合性意义,并将艺术存在与个体存在的方式相联系,使艺术体验成为拓展个体生存价值,整合个体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

其三,关注人的感性审美生成,在解答生命意义的美学之谜中,使文艺美学研究注重生命美学、体验美学、本体论美学、解释学美学、修辞学美学对传统美学的超越,强调艺术对感性生命、精神自由、灵魂追问的全新意义,从而在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意识、感性与理性、认知与体验、经验与超验的二元对立中获得新的理论平衡。

其四,通过对现代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国际关系学(如后殖民主义)等新学科的吐纳,丰富文艺美学的关键词和核心范畴,深化对“走向过程”的现代后现代人文精神脉络和文艺形式的多元存在的量。

其五,拓展文艺和批评的维度。文艺美学触及到审美文化中诸多新的文艺现象和思潮的问题根源,同时从方法论层而上研究当代艺术(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为人的全而发展提供文艺美学理论层而上的支持。

这一研究课题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揭示文艺美学给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界提出的一系列前沿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思想的发展,使文艺美学产生了新的问题、新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从审美发生学上阐释生命存在与艺术形式的同型同构关系?在艺术本体论中,如何看待当代文艺的某些反本体论现象?文艺美学如何思考文艺活动中自我与他者的差异和共识问题?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中如何看待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嬗变,并在经验异化处境中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回归精神家园?文艺的审美超越性和形而上意义是否在人众文化流行中,逐渐丧失其精神价值和位置?在现代后现代时代审美超越性的可能性和前景如何?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人众传媒对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文本、审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错位和转换?后殖民时代的克隆技术和跨国经济对市场化全球化时代中的文艺审美形态,有怎样的形态重塑和精神消解功能?文艺美学应当怎样从新世纪.中国文艺价值重建、精神定位、人格塑造等本土性问题出发,进行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唤醒?这此无疑都是新世纪中国文艺美学不能回避的问题。这此问题构成了新世纪文艺美学研究的关键性内容。

二、阐释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具有知识增长和方法论创新的意义:注重文艺审美的本质,阐发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艺术家、艺术品和欣赏者之间过程的整合性意义,将人与艺术的互动关系和通过审美体验达到艺术对人的本体呈现作为文艺美学的内在特征和本质。文艺美学研究将艺术存在与人的存在方式统一起来,使艺术体验成为拓展个体生存价值、整合个体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坚持中西结合,努力把现代西方文艺美学与传统中国文艺美学相融合。注意吸收相关学科和新兴科技研究成果,特别是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新成果,开拓思维视野。建立文艺美学独特的方法。以审视人的现实审美处境和价值归依问题为宗旨,具体分为作家——作品——读者——社会等几个层面的审美关系研究,尤其重视读者和社会审美问题的研究,重新将文艺美学置入世界复杂文化语境中在阶级、阶层、文化冲突变成国与国的关系、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关系中分析强调文化审美的差异性。文艺美学在吸收新的方法中,产生并形成自身完整的方法论体系,不再挪用他者的方法,而是形成文艺美学自己的独特方法论——中国本土性的文艺美学方法论。这是本课题亟需解答的重要问题。

三、展开对文艺美学跨学科的学术前沿研究:在跨学科或者交叉学科中给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范畴、相关领域提出更具有体系性的理论;避免经院哲学般的理论僵化性,创建具有中西文艺美学视界融合的新思维,更多也对现实文艺现象文艺思潮发问,参与当代文艺批评和后现代文化研究层面,审视已经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牛命意义和艺术价值新问题;阐明文艺美学关注人的感性审美生成的任务,强调其前沿问题在于拓展文艺和批评的新维度,解决审美文化中诸多新的文艺现象和思潮的问题根源,同时从方法论层而上研究当代艺术(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为人的全而发展提供文艺美学理论层而上的支持。在全球化背景中注重现代网络与人众传媒对审美关系的转换。

这一课题的基本学术思路是:吸收当今世界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思想,通过审美活动论、艺术价值论、审美体验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审美论、艺术意境论,艺术形态论、艺术意义论、艺术美育论全面展开讨论,分梳并理清文艺美学学科提出的基本任务。注重艺术形态研究:艺术形态学脉动及其审美特征,艺术形态分类的自觉,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作为整体序列的艺术种类,艺术诸形态的审美特征等。尤其注重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如书法、建筑、绘画、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的审美特征等艺术的研究,拓展文艺美学形态学的研究领域。这一形态学研究,同当今世界美学前沿问题——艺术审美阐释接受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问题抵达文艺审美价值实现的高度。通过文艺美学研究,创建较为完善的中国文艺美学体系。这主要需解决各国美学差异性与全球化审美共识性的问题。如果说传统美学是以内容胜,现代美学是以形式胜,那么到了新世纪的文化和文学试验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形式方而去寻找人类的审美共识,而将民族的精华体验烙铸为审美差异性内容。中国文化已经进入必须试验必须创新的文化进程中,因而只有从文化和美学的“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21世纪中国的文化和美学才能具有世界性意义,文艺美学才有可能在中国本上文化资源中真正寻找到自己的思想地基,才会有新世纪东学西渐式的理论播撒和学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