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2016北京十月学术论坛·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化:当代问题与中国范式”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明德楼332会议室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盛况空前,来自国内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多所高校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参加,收到学术论文98篇。
文学院副院长胡继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介绍与会的专家学者,副校长邱鸣教授应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文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以及相关院系、职能部门筹办论坛表示感谢,特别强调十月论坛注重搭建中外学术交流平台、将世界文化介绍到中国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特殊意义,肯定本论坛设置研究生专场的创新之处,并预祝会议成功。文学院(跨文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周连选老师、副书记舒红老师全程出席论坛。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山大学中文系罗成副教授代为论坛的开创者、二外跨文化研究院王柯平教授宣读论文《庄子寓言思维解析》。清华大学中文系李飞跃说平仄律同语言形态、吟唱方式、韵书规范和审美观念的关系及审美功能。中南大学孟泽教授发言论说汉语诗歌的有机的整体主义倾向及其文化诉求。南开大学文学院周志强教授通过论述卢卡奇总体性批判原则,提出中国文化批评的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定家研究员论说古典希腊城市建筑艺术与希腊精神的关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主任徐碧辉研究员重新提出追问美的本质问题。石天强副教授、邓程副教授、孙静博士、孙晓霞研究员、李向利博士分别对主题发言作出了精彩的评议和补充,在各位维度上凸显了本届论坛的问题意识,以及在跨文化视野下探索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范式的努力。
29日下午论坛分“中国诗学文化探微”、“诗学文化流变与审美认知建构”、“知识基型与现代反思”、“古典诗学与文化研究”、“回归经典与承续文脉”、“后学视野中的语言和文学”等6个小组开展圆桌讨论。
第一分会场的讨论在明德楼332室举行,专家学者们论说《水浒传》中诗化意象、宋江的悲剧性,对外经贸大学胡应麟《诗薮的“格以代降”、朱熹和吴澄诗学、《葬花辞》英译、《文心雕龙》的“人化文评”现象和“神思”概念、王安石的“韩愈观”、徐渭文学艺术“通变观”,等等,精彩倍出,学理深刻。
第二分场论坛在明德楼330会议室举行。探讨的内容包括:语言认知的基本模式;文艺学“反科学实践”;现代新儒学的独特学术价值;复制技术与“文化”变革的动因;塔塔尔凯维奇的美学史观念;穿越剧的美学与文化逻辑;“乔伊斯、‘布卢姆节’与爱尔兰文学庆典”,等等,角度新颖,视角独特,古今贯通。
第三分会场的学术讨论在明德楼301室进行,主要论题覆盖了知识建构与西方文论、少儿散文创作问题、井上靖创作小说《敦煌》的过程及其反响、近代中国期刊现状和甲午海战之间的关系、《学衡》诗歌翻译与文化转型、现代文学史上的徐淦、中国现代文论与中国传统与西方之间关系、《雷雨》中的身体叙事、圣象的艺术品格,等等,论题新颖,辨析深入。
第四分场会议在勤学楼211会议室召开,学者们论说苏格拉底与政治家伯利克勒斯的关系、匠神赫菲斯托斯的形象、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摹仿概念、西方思想传统对歌德的影响、尼采与经验回归、现代艺术美学与唯名论、霍尔的文化研究理论范式、后现代人与动物研究、韩国的青春片以及解构批评,议题覆盖了古典诗学与文化研究,昌明学理,志在求真,研讨过程充满争论与发现的喜悦。
研究生专场的顺利举办是本届论坛的独特创意和闪光亮点。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北京第二外国学院29名硕士研究生携自己撰写的论文参加会议,论题覆盖古典学、民间文学、中外文学比较、后殖民主义等传统和现代的学术话题,展示出青年学子的学术探索幅度、理论思考深度以及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识。
在论坛闭幕式上,井玉贵副教授、许苗苗副研究员、王丽华博士、常培杰博士和赵佳玲同学代表各分会场向大会作学术汇报。文学院副院长李瑞卿教授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认为本次论坛有三大特点:一是延续了一直以来的古典学研究,二是讨论语言与审美认知的关系,三是对文学文化的现代转型的研究。胡继华教授最后指出,北京十月学术论坛从2012年起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5届。“以文会友”是十月论坛最基本宗旨,跨文化研究、“越界求知”乃是一种学术志业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