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著) 朱光潜(译)
我们前已说过,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 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 说理念是真的,就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所以作为思考对象的不是理念的感性的外在的存在,而是这种外在存在里面的普遍性的理念。但是这理念也要在外在界实现自己,得到确定的现前的存在,即自然的或心灵的客观存在。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感性的客观的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取 消掉(或否定掉),因为在美里这种感性存在只是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性相,看作这样一种实在:这种实在把这种客观存在里的概念体现为它与它的客体性相处于统一体,所以在它的这种客观存在里只有那使理念本身达到表现的方面才是概念的显现。
Antoine Watteau,Seated Woman, 1716–17
a)根据这个原则,知解力是不可能掌握美的,因为知解力不能了解上述的统一,总是要把这统一里面的各差异面看成独立自在的分裂开来的东西,因而实在的东西与观念性的东西,感性的东西与概念,客体的与主体的东西,都完全看成两回事,而这些对立面就无从统一起来了。 所以知解力总是困在有限的、片面的、不真实的事物里。美本身却是无限的,自由的。 美的内容固然可以是特殊的,因而是有局限的,但是这种内容在它的客观存在中却必须显现为无限的整体,为自由,因为美通体是这样的概念:这概念并不超越它的客观存在而和它处于片面的有限的抽象的对立,而是与它的客观存在融合成为一体,由于这种本身固有的统一和完整,它本身就是无限的。 此外,概念既然灌注生气于它的客观存在,它在这种客观存在里就是自由的,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因为概念不容许在美的领域里的外在存在独立地服从外在存在所特有的规律,而是要由它自己确定它所赖以显现的组织和形状。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但是把一切结合成一体的绳索以及结合的力量却在于主体性,统一,灵魂,个性。
b)所以如果从美对主体心灵的关系上来看,美既不是困在有限里的不自由的知解力的对象,也不是有限意志的对象。
用有限的知解力,我们去感觉内在的和外在的对象,观察它们,从感性方面认识它们是真实的,让它们进入我们的知觉和观念,成为我们的能思考的知解力的抽象概念,因而具有抽象形式的普遍性。这样知解力活动是有限的,不自由的,因为它把看到的事物都假定为独立自在的。因为根据这种假定,我们就去适应这些事物,让它们自由活动,或是让它们影响我们的观念等等,相信这些事物都是实在的,只要我们被动地接受,把全部活动限于形式的注意和消极地避免幻想和成见的作用,就可以正确地了解这些事物。在这里,对象的这种片面的自由是与主体了解方面的不自由密切联系着的。因为按照这个看法,对于主体了解,内容是既定的,主体的自确定便不起作用,只是按照存于客观世界的原状去接受和吸收现前的事物。这就好象是说,只有克服主体作用,我们才能获得真理。
有限的意志也有这种情形,不过方式是颠倒过来的。这里旨趣、目的、意图都属于主 体,主体要使这些旨趣、目的、意图等发生效力,就要牺牲事物的存在和特性。主体要实现它的决定,就只有把对象消灭掉,或是更动它们,改造它们,改变它们的形状,取消它们的性质,或是让它们互相影响,例如让水影响火,火影响铁,铁影响木等等。这样,事物的独立自在性就被剥夺掉了,因为主体要利用它们来为自己服务,把它们作为有用 的工具看待,这就是说,对象的本质和目的并不在它本身,而要依靠主体,它们的本质就在于对主体的目的有用。主体和对象交换了地位,对象不自由,而主体却变成自由了。
实际上有限智力与有限意志的两种关系在主体与对象两方 面都是有限的,片面的,而它们的自由也只是假想的。
主体在认识的关系上是有限的,不自由的,由于先已假定了事物的独立自在性。 在实践的关系上它也是有限的,不自由的,由于目的和自外激发的冲动与情欲既有片面性、冲突和内在矛盾,而对象的抵抗也没有完全消除。因为对象与主体两方面的分裂和对立就是这种关系的假定条件,而且被看成这种关系的真实的概念。
对象在上述两种关系上也是有限的,不自由的。在认识的关系上,它的先已假定的独立自在性只是一种表面的自由。因为客观存在就它本身而言,只是存在着,它的概念(即主体的统一和普遍性)对于它并不是内在而是外在的。因此,每个对象在这种概念外在于客观存在的情况之下,只是作为单 纯的特殊事物而存在,本着它的丰富复杂性转向外在界与许多其它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显出它受许多其它事物的影响而生长、改变、壮大和毁灭。在实践的关系上,对象的这种依存性是已明白假定了的,事物对意志的抵抗也只是相对的,本身没有能力维持彻底的独立自在性。
c)但是如果把对象作为美的对象来看待,就要把上述两种观点统一起来,就要把主体和对象两方面的片面性取消掉,因而也就是把它们的有限性和不自由性取消掉。
因为从认识的关系方面看,美的对象不是只看作这样的存在着的个别的事物:这个别事物的主体概念外在于它的客观存在,因在它的特殊实在之中,它朝无数不同的方面分散破裂为千丝万缕的外在的关系。美的对象却不如此,它让它所特有的概念作为实现了的概念显现于它的客观存在,而且就在它本身中显出主体的统一和生动性。因此,美的对象从向外在界的方向转回到它本身,消除了它对其它事物的依存性,对于观照,就把它的不自由和有限变为自由和无限了。
自我在对对象的关系上也不只是注意、感觉、观察以及用抽象思考去分解个别知觉和观察的那些活动的抽象作用了。自我在这对象里本身变成具体的了,因为它为自己成就了概念与实在的统一,以及原来分裂为我与对象两个抽象方面的统一。
关于实践的关系,我们前已详论,在审美中欲念也退隐了;主体把他对对象的目的抛开,把对象看成独立自在,本身自有目的。因此,原来在一般对象的纯然有限的关系中,对象用作有用的实现手段,所以只有外在的目的,而在实现这种目的过程中,对象或是不自由地抵抗,或是被迫服从外在的目的;现在在美的对象中,这种一般对象的纯然有限的关系就消失了。同时,实践主体的不自由的关系也消失了,因为主体不再把主观意图等等和实现这种主观意图的材料和手段分开,而在实现主观意图之中也不再处于只是服从“应该”原则的那种有限的关系,而是面临着充分实现了的概念的目的。
因此,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所以美的对象既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抑和逼迫,又不显得受其它外在事物的侵袭和征服。
Adam Fuss,Now!, 1988
因为按照美的本质,在美的对象里,无论是它的概念以及它的目的和灵魂,还是它的外在的定性,丰富复杂性和实在性,都显得是从它本身生发出来,而不是由外力造成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象我们已经说过的,美的对象之所以是真实的,只是由于它的确定形式的客观存在与它的真正本质和 概念之间见出固有的统一与协调。还不仅此,概念本身既然是具体的,体现它的实在也就完全显现为一种完善的形象,其中各个别部分也显出观念性的统一和生气灌注作用。因为概念与现象的协调就是完满的通体融贯。因此,外在的形式和形状不是和外在的材料分裂开来,或是强使材料机械地迁就本来不是它所能实现的目的,而按其本质,它是实在本身固有的形式,而现在从实在里表现出来。最后,美的对象里各个部分虽协调成为观念性的统一体,而且把这统一体显现出来,这种谐和一致却必须显现成这样: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之中,各部分还保留独立自由的形状,这就是说,它们不象一般的概 念的各部分,只有观念性的统一,还必须显出另一方面,即独立自在的实在的面貌。美的对象必须同时现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概念所假定的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必然 性,另一方面是这些部分的自由性的显现是为它们本身的,不只是为它们的统一体。单就它本身来说,必然性是各部分按照它们的本质即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这一部分就必有那一部分的那种关系。这种必然性在美的对象里固不可少,但是它也不应该就以必然性本身出现在美的对象里,应该隐藏在不经意的偶然性后面。否则各个实在的部分就会失去它们的地位和特有的作用,显得只是服务于它们的观念性的统一,而且对这观念性的统一也只是抽象地服从。
无论就美的客观存在,还是就主体欣赏来说,美的概念都带有这种自由和无限;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和无限,美的领域才解脱了有限事物的相对性,上升到理念和真实的绝对境界。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42-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