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之美: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邓依晴

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中,审美情趣、宗教文化,民族心态,都沉淀于服饰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审美风尚,汉服之风韵多姿多彩。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汉服美不胜收。“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1

从历史进程来看,汉服主要是指公元前二十世纪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未清初)近四千年中,在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的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上衣下裳、交领右衽、宽衣广袖、系带隐扣等。

3

一、上衣下裳

在汉服的结构上,上衣叫衣,下衣叫裳。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为了表示尊重祖先传统,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一体制式的大多是常服。从形制上看,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11

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这种方式好比是“天地人合一”之美。衣服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图1)

22

(图1)

第二种是上衣下裳分开的“上衣下裳”制,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顾名思义是分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这种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黄”,因为天是清轻之气上升而成,所以用纯色,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所以用间色。(图2)

7

(图2)

 

第三种为“襦裙”制,实际上也属于上衣下裳制,这种方式没有很多的礼仪规定,一般是用于常服的。(图3、4)“三面梳头,两截穿衣”成了传统女子的服饰特点的描述。所谓“襦”就是短衣,是上身所穿的,包括上襦、短袄、短衫、半臂等;“裙”也就是“裳”,是下身穿的,包括裙、裤、围裳、蔽膝等。襦裙是历代女子无论士庶都喜欢的样式,普通百姓家男子一般上身穿过膝短衣,下穿长裤或加一件短及膝部的围裳。

4

(图3)

6

(图4)

二、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图6) 当然也有其他的直领、盘领等。

 

339

         (图5 左衽多为少数民族服饰)                                                         (图6右衽)

 

三、宽衣广袖

宽衣广袖,衣衫阔大,以带轻缚。舒适性与随意性是汉服文化的一种缩影。汉服的袖子又称“袂”,袖子,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图7)

00

(图7)

四、 隐扣系带

中国自古尊重自然,崇尚天人合一,以带为汉服的主要系缚物,不仅尊重了自然和谐的人文思想,还利用衣带飘飘制造出飘逸灵动的动感美。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图7、8)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图2)

44

(图8)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的罗衣明丽的美人,引发了无数人的想象。一袭袭或朴素或华美的衣裳,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礼仪思想与伦理观念的载体。中国汉族服饰历史久远而灿烂,无论是商之“威严”,汉之“凝重”,还是六朝之“清瘦”,唐之“雍容”,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风尚和思想内涵,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

222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