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童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艺术和大众艺术的形成使得艺术的定义愈渐模糊。许多不符合“传统艺术”定义要求的新兴艺术如雨后春笋一般浮现,并被收藏进博物馆里进行展览。而作为日本经济中的中流砥柱的日本动漫似乎从始至终都不能仅仅被当做“娱乐”产品对待。从日本动漫的来源来看,它就极富艺术特征,遑论它在其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吸收和借鉴并且融合了诸多的传统艺术形式。本文主要就日本动漫与浮世绘、轻小说的关系来对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展开论述。
日本动漫与浮世绘
动漫是一个新名词,是动画和漫画的总称。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夸张和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或极具感染力的配乐吸引着观看者。这种超越现实的特殊艺术的基础是绘画,更具体的说,就是漫画。如果说日本动漫的源头是漫画的话,那么,就不得不追溯到日本漫画的源头——日本的传统绘画艺术。而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日本浮世绘恰好对日本漫画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当然,除此以外,还有日本的禅画和狂画等。
江户时代出现的以民间传说、市井生活、自然风景、妇女生活为主题的版画艺术浮世绘几乎是日本画的代名词。浮世绘作品主要由线条构成,因此画面充满了平面感,不具有西方绘画艺术中的透视与立体效果。但浮世绘画家企图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并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束缚,简简单单的线条以及平图的色块也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和活力。比如江户时代浮世绘的代表人物之一葛饰北斋所画的《富士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巨浪》(图一)。
图一 神奈川巨浪
《神奈川巨浪》是葛饰北斋风景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作,他运用了局部特写的手法来描绘神奈川巨浪的汹涌澎湃的状态以及船夫与巨浪展开的“搏斗”。简单而细腻的线条将巨浪的庞大与浪中木船的渺小、巨浪如同野兽一般的大口与木船上拼命划船的船夫之间的对比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巨浪的背景是一整块的灰褐色的天空,阴暗的色调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简单的线条和朴实的用色并没有使得画面单调无聊,反而不会用力过猛给人过多的压迫感。透视和立体效果的缺乏所导致的失真感恰好使人能够划清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巨浪的形象与葛饰北斋想要表达的对自然的敬畏都刚刚好的通过“简单”和“单一”完美地表现出来了。浮世绘的这一特征对后世的动漫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漫画(manga)一词是由葛饰北斋创造的,用来指代他绘制的一种笔法随意、线条简练、突出人物主要特征,以神话、历史及日常生活为内容的组画。葛饰北斋在他的漫画中将人物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夸张化。使人物更具活力、动感以及娱乐性,但从线条来看仍然不乏浮世绘的影子。这一绘画方式影响到了后世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漫画。
图二 葛饰北斋漫画
图三 葛饰北斋漫画二
真正意义上的漫画诞生于手冢治虫之手。他在1947年创作的作品《新宝岛》被普遍认为是日本现代漫画的起点。他运用分镜的方式将用变焦、俯视、等电影技术绘成的图画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一来,漫画不仅突破了北斋漫画所代表的传统漫画的单一的绘画方式,而且填写对话的气泡框以及拟声词的使用使漫画摆脱了“语言”限制,对漫画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日本现代漫画在人物造型特征、线条以及色彩应用方面仍没有脱离浮世绘的影响。
图四 手冢治虫《新宝岛》
图五 手冢治虫漫画
浮世绘中人物“脸谱化”的特征很明显的表现于日本现代漫画之中:浮世绘中的女子多圆润,皮肤白皙,细长眼睛,樱桃小口;男子多肤黑,棱角分明。而从浮世绘中的人物大致可以推断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日本现代漫画中的人物也一样的具有明显脸谱化倾向,大眼睛的人大多善良纯真,眼睛狭长的人偏阴柔、多阴狠狡诈,柔弱的女人多肤白貌美,坚强的女性多短发深色肤色。性格阳光温柔的男性大多下巴尖,性格刚强的男性大多下巴棱角分明。
图六 浮世绘美人图与浮世绘水手人物 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人物的对比
线条方面,日本现代漫画继承了浮世绘中的简约的线条以及平面化的色彩处理风格,与充满立体感与运用硬朗线条与明显的光影对比色彩的美式漫画大相径庭。
图七 美漫
图八 宫崎骏手稿
日本动漫与轻小说
庸置疑的,日本动漫是富含文学元素的。一些动漫作品可以被视作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图像式文学”。作者往往会在动漫作品中塑造性格鲜明的主人公,讲述动人心弦且情节曲折的故事,表达深邃真挚的情感甚至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探讨伦理道德所约束的人类行为的边界。比如动漫作品《野良神》,男主角自出身起就被他的父亲塑造成了一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把杀人当做一场游戏的杀人工具,但在两季的《野良神》中,他一直想要战胜过去的自己、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许多涉及人类美好情感——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善良、正义,的故事贯穿了他了解自己和战胜自己的过程始终。
日本动漫本身就极具文学色彩,而比比皆是的改编自知名小说的日本动漫作品则加深了动漫所具有的文学性,例如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动漫作品《三国志》以及改编自日本文学《人间失格》、《心》、《地狱变》等小说的动漫作品《青之文学》。
日本动漫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以Sonorama和cobaruto两大文库的建立为标志,轻小说开始萌芽,少年向、少女向轻小说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而从这个时期开始,轻小说和动漫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伴生关系”便开始了。轻小说是日本的一种类型化文学体裁。它多使用短小的语句、对话和大段的独白、心理描写,题材以魔幻、校园故事为主,并且配有与情节相符合的漫画插图。简单的内容和切中主题吸引人注意力的插图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环节,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避免了小说阅读过程中难免的枯燥。
图九 轻小说
图十 轻小说
学界有人认为,轻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古典文学《源氏物语》,但完备的轻小说形态的形成离不开日本动漫的影响。轻小说的主题、“脸谱化”的人物塑造方式,曲折且模式化的情节设置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动漫。轻小说的主题类型沿用了日本动漫中常见的主题:爱情、魔法、校园等,而人物也可以很轻易的被贴上动漫中塑造频率较高的几个标签“英俊帅气的丧父丧母的远方表哥”、“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隔壁小妹”、“以拯救世界为目标的心怀梦想的阳光少年”。情节也多是动漫中用烂了的“世界末日之后的打怪升级”或“家长里短中的情意初生”等具体内容不同但框架不变的情节设置。除此以外,日本动漫在日本的风靡为轻小说的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商业环境,培养了很多轻小说的受众人群,这一点可以和中国进行对比。可见,动漫对轻小说的萌芽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轻小说成熟之后,便形成了一个与动漫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看成某种意义上的“同一化”。
轻小说的成熟,使得它成功地进入了ACG产业链条,各种类型的轻小说作品不断的被游戏化、漫画化以及动画化。而由轻小说改编而来的动漫比起之前,文学意味也更深了一层,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动漫中大段心理独白的出现:之前的动漫作品中很少出现长篇幅的对话以及心理独白,故事进程的推进主要靠情节的变化或简短的人物对白。而从轻小说改编的动漫则出现了之前很少出现的“相对静态状态”,即人物的独白伴随着或静止或动态的画面,例如由轻小说改变的动漫作品《人类衰退之后》,它的第一集总共六分多钟,除了主题曲以外全部都是主人公的独白。
图十一 《人类衰退之后》
这样的“相对静止状态”在不同的剧情中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有时候是故事背景的介绍、有时是主人公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感情的流露,有时候是一串极长的魔法咒语。如此一来,能够让观众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性格特征,故事内容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加深了观众对主人公的认识、代入感以及对故事本身意味的思考,而不是仅仅使观众停留在非轻小说改编的动漫作品所使用的快节奏剧情模式带来的某种观感或心理刺激,并且这种模式缺乏对人物更深一层次的刻画:第一人称视角的不足以及第三人称视角过多都会导致某种程度上的“无知”。除此以外,动漫的情节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且内容更为完整了,因为文学作品的写作和动漫剧本或漫画大纲的写作不同,需要更加周密的思考以及布局,于是使得与轻小说同一化之后的动漫作品精致细腻了许多。
日本动漫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可以从非常多的不同的侧面展开来进行论述,例如日本动漫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使用、日本动漫的配乐艺术、日本漫画的分镜艺术、日本动漫对于古典艺术的传承所产生的影响或者从今敏、宫崎骏等动画导演看日本动画电影艺术的发展等。但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我只能简单的从浮世绘和轻小说两个视角来看日本动漫。虽然可能仍然有人不认可日本动漫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但就从艺术内涵的扩展以及近年来日本动漫的发展来看,它实际上毋庸置疑的可以被写入艺术史之中,当然,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