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复兴》一书后记

《美学的复兴》一书后记

高建平 记得是2007年,我与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一道,坐在卢布尔雅那河边的一间办公室里,谈论美学的复兴话题,商定要编这个文集。他后来很快就约了一些稿件,而我负责中文的稿件的邀约,编辑和翻译。这项议论多年的工程,到现在才完成,实在是我做事太拖拉,与阿列西的风格恰成...
阅读全文
《文学与美学的深度与宽度》自序

《文学与美学的深度与宽度》自序

高建平 最近一段时间整理旧文,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一些论文分成了两组,加以编辑、增补、调整,分别在商务印书馆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那一本,是一组关于艺术的论文,从中国古代讲到当代的艺术理论,以及中西艺术观念的比较。这一本则集中了对文学和...
阅读全文
创意写作学本体论论纲——基于个体的感性的

创意写作学本体论论纲——基于个体的感性的身体本位的创意实践论写作学研究

葛红兵,王冰云 “中国本土创意写作学”专题研究主持人葛红兵语: 创意写作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已经有十余年了,这十余年是其从无到有、从个别学校个体性尝试到数百所学校共识性改革、从引进传播到中国化创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领域发生,如今到了第一阶段引进...
阅读全文
审美的“类主体”与“自由的形式” ——实践

审美的“类主体”与“自由的形式” ——实践美学的两个重要视点

徐碧辉 本文讨论了实践美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审美的“类主体”和“美是自由的形式”。文章提出,美学作为探讨人类审美现象的学科,它所隐含的前提便是把“人类”作为审美的主体。正因如此,美的本质必须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理解。这正是实践美学最初的名字“人类学本体论哲学”的美学的由...
阅读全文
艺术学:不是美学的终结,而是美学的拓展

艺术学:不是美学的终结,而是美学的拓展

高建平 当代中国,美学的复兴与危机并存。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需要有艺术和美学的提升,以对社会中的拜金主义趋向形成平衡、补充和救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倡导,社会舆论营造的大气氛,以及艺术升科等各种手段,使艺术和美学研究的资源配...
阅读全文
民族性与《流浪地球》的创意取向

民族性与《流浪地球》的创意取向

黄鸣奋 从视觉文化的角度看,叙事的可理解性主要取决于参与者视域的重合程度,被认可性主要取决于参与者视点的聚焦程度,可交互性主要取决于参与者视线的调整范围。科幻电影的叙事特征是将视域的分割与融合作为反思对象,捕捉与科技现象相关的危机,将危机缘起、危机影响和危...
阅读全文
身体诗学:一个基于身体概念的理论图式

身体诗学:一个基于身体概念的理论图式

王晓华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学术的主体性日益凸显,有关原创的言说不断增殖,进入21世纪以后,上述筹划开始落实为具体的理论建构。根据现有理论中的诸多话语资源,本文试图将身体学引入诗学研究,建构一个原创性的身体诗学图式:(1)“身体—动作—对象”是原初之诗的基本结构;(2)...
阅读全文
美育与社会改造

美育与社会改造

高建平 前不久,应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之邀,去那里与学生作了一次以美育为主题的座谈。座谈会上学生们的提问,参加座谈会的其他美学研究者的发言,启发我思考了一些美育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这里提供几则思考的笔记。   一 人的教育与社会的改造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社会...
阅读全文
王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

王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

  中国评协 2018年8月1日,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王杰教授为“骨四雅”(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学员,作了题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的专题讲座。 截图选自王杰教授课件 王杰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