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迪基 著
李素军 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本文原载《外国美学》第24辑(2015),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最近,一些文章[1]对审美态度的观点提出了不满,现在是时候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顽固的信念了。这种构想对美学和批评曾经是很重要的,它帮助它们摆脱了对美...
审美认知模块论”专题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作者:张雨楠 赵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雨楠 通讯员赵耀)近日,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志宏学术团队撰写的论文《Aesthetic Cognitive Module Theory: A Core Structure》(认知模块:大脑审美的核心结构)发表在国际A&HCI索引期刊《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
回到康德之前 ——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再研究
刘旭光
作者简介:刘旭光(1974-),男,甘肃武山人,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方美学史与美学理论、艺术哲学的研究。
摘要:鲍姆嘉通的美学理论对于审美能力的分析,对于审美之真的认识,呈现出一种与康德美学不同的理论思路,审美在鲍姆嘉通的理论...
有机共同体,跨肉身性与城市文化的重建——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反思
王晓华
编者按: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人文学科对于生态问题的回应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就是这种回应的具体体现。我国的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探索尽管从时间上晚于西方,但是,由于我国政府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
十五讲读懂建筑美学
作者:唐孝祥
任何人都离不开建筑,任何人都有审美追求,审美是人类情感的最高追求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建筑美学是建筑学和美学相交而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建筑美学课程的目标在于运用价值论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各种类型建筑的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阐释建筑审美的心理过程,揭...
中华美学学会2018年年会暨“改革开放与当代美学的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预备通知
今年正逢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中国的美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由弱到强,由衰到盛。总结、回顾、反思这四十年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学的走向,于此时期,十分必要。鉴于此,中华美学学会将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认知模块:大脑审美活动的核心结构
李志宏 王延慧 孟凡君
摘要:美学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由柏拉图开辟的本体论路径,其目标是找到存在于“美的事物”中的 “美”,但一直未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另一条路径是康德开辟的审美认知路径,要从人的认知活动中找到审美的奥秘。这一路径获得了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成果...
天津美学学会协办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论坛
4月20日至23日,由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天津市美学学会、发生与比较认识论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论坛在南开大学哲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30余所...
日常生活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高建平
日常生活美学的意思是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有美学现象,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并对它们进行美学研究。这种观点,似乎并不新鲜,在中国,这些见解似乎古已有之。我们曾遥想三国人物,追慕魏晋风度,梦回盛唐,依据《清明上河图》去体察当年汴京开封的都市风情。...
高建平:美育能取代什么?
自从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代宗教”以后,这个口号在中国已经相当流行了。在蔡元培先生那里,美育代宗教的口号,是反对迷信,反对宗教的偏执性,同时肯定宗教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或者说通过情感教育来影响人的功能,并将这种功能抽取出来,用普遍性的审美来取代片面性的、在教派区...